跳至正文

【读书】人生就是不断的决策——《原则》2

知识分子似乎有一种神奇的特征,就是“知道那么多原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最近在想这个问题,但是在找到最终的答案之前,我还是想多和伟人做朋友,看他们的书,让我感觉渺小,同时庆幸自己可以走的更好一点点。

上一篇的笔记是《原则》第二部分的一小章节,名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瑞·达里欧《原则》1”,并引出了作者总结的生活的顶级原则。今天我想跳过中间的几个小章节,说一下“5 学习如何做决策”。这一章节最近反复读了好多遍,很多地方记忆犹新,也用这个方法正在指导我眼下的几个决策:接下来的创业之路如何走,明后年的生活应该如何过。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的做决策,很多人意识到自己的决策过程进而不断的总结、修正、提升、改变,得以超越众人,大部分人对此却毫无所知,作为教育学的研究生,我一直期望未来能成立一所学校,能把这些伟人的经验,悉数传递给每个已经觉醒的人。大部分人,包括我农村的父老乡亲、我职场的芸芸同事,我见过或者未经过的朋友,都在被自己的习惯、潜意识、情绪所驱使,“幸福的是”,大部分人一直到死亡,除了抱怨一下人生,似乎并不觉得这是人生最大的bug。正如荣格所说,

“除非你意识到你的潜意识,否则潜意识将主导你的人生,而你将其称之为命运。”

5.1 如何做决策?

此段开篇,作者言简意赅,我都晚辈都应该记在心中的一句话,此后的大部分都是围绕这两句话展开。

要认识到:(1)影响做决策的最大威胁是有害的情绪;(2)决策是一个两步流程(先了解后决定)

有害的情绪,也许是人类最大的天敌,这句都不需要作者展开;也正因为此,作者推崇的“极度坦诚、极度透明”就显得格外有意义。除此之外,坏决策的重要来源是不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以及不能充分的考虑决策的直接结果、后续结果与再后续结果。

把了解做好

如何把了解做好?如何综合的分析所有的形势,这里包含了三个方面:综合分析眼前的形势、综合分析变化中的形势,高效地综合考虑多个层级。

5.2 综合分析眼前的形势

这一段简单,但是重要以至于我强迫自己把小标题背下来,以免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遗忘。

“你能做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是决定问谁;
“不要听到什么信什么; (观点很廉价,要区分事实和观点
“所有东西都是放在眼前看最大;
“不要夸大新东西的好处;
“不要过度分析细节。”

每一句都简单无比,却是我们每个人经常遗忘的行动的真相。我遇到过自己的朋友情绪失控,遇到过自己的前任老板被感情所困,更多的是亲历自己反反复复的犯错和跌倒。如今喜欢《原则》,就像是人到中年,他把我们很多人希望留给孩子、留给后人的话都说了,而且比自己想说的更好、更全。

5.3 综合分析变化中的形势

上一小结的原则相对容易,指导我们了解静态的关于事实的可能的真相;很多的事情还需要我们综合考虑时间的变化,比如我在想半年后的自己,应该如何让自己更有价值,是否应该开辟新的跑道,还是坚持在如今的道路上。一旦有了时间,我们就要衡量更多,比如成长的速度和方向。

始终记住改善事物的速度和水平,以及两者的关系。

从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在进步,按理说,我们应该进步越来越快,而不是越来越平凡才对,我所恐惧的,就是停下来把生活过成了重复的劳动。我认可达里欧说的话,“你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东西需要以足够快的速度不断改善,超越平凡,走向卓越。”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短跑,我一直以此安慰自己,告诫自己不要被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消磨了长远的信心——虽然这真的很难。我缺乏《教父》Michael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而不倒的超级耐心,至少现在我没有做好这个准备。

不过一直有一天,我内心突然飘过一句话,起初我没有在意,后来仔细琢磨深感兴奋,于是记在了日记里,就像找到了一种久违的劝慰——「所有的成功,都是假以时日」。我坚信倘若我能保持不断学习进取的意志,不要犯致命的错误,而且活得足够久的话,我终归会得到一串生命的珍珠——如果不像佛陀所说,到头来一切虚幻的话。有了这样的自我劝慰,再加上达里欧的谆谆教诲,成长路上,就会信心满满。

不必过于精确;
谨记“80/20”法则,并明白关键的20%是什么;
不要做完美主义者。

人生路途慢慢,不能再用凡事精确无比要求自己,这一点我开始慢慢有了点感觉。

抓紧重要的关键时刻。前几年听《冬吴相对论》两个老男人的对话,有一次伯凡老师讲“关键时刻的瞬间”,无数次的关键时刻,让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得以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过去多年,我犯了不少成长的错误,更眼看他人犯了更多更大的错误,这都让对未来谨小慎微。我不能总是想着赢在人生的重点,我必须想要跑赢每一次的接力赛,不能倒在接力的途中。

我对“不必过于精确”深有感触。我曾经的一位老板是处女座,很多人把他的细节主义、完美主义归结于此。我倒是觉得,追求完美的人不是因为本性,而是因为缺乏“上帝视角”的抽象思考能力和勇气。虽说上帝把世界造的如此完美,想必7天也不是事无巨细,重要的是赋予人以主观的能动性吧。有远见的领导更愿意承担展望、规划、部署未来的成就,而把细节的成就感交给下属去承担;因此,过于追求细节、追求完美,恰恰是不能承担最高级领导者和决策者的障碍吧。

5.4 高效地综合考虑各个层次

现实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一层都能给你不同但有价值的视角。综合分析和决策时你需要把这些层次都记住,并指导如何在不同层次之间转换。

我特别喜欢我师兄告诉我的一个词语——“上帝视角”,我用这个方法解决了我好多次的困惑和纠结。遇到问题,我们可以假设,“如何我是上帝/领导/家人,我会怎么看待或者规划这件事情?”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你我换一个层次考虑问题。

通往死亡有一百扇门,我要在哪一扇门前谢幕?每件事情都有“100个哈姆雷特的看法”,我要追求的是更多还是更好?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意识到“无意识的思考层次”,并跳出来思考问题。这和克里斯坦森在《你该如何衡量你的一生》中提出的方法非常相似——“think outside the box”,跳出来,再回首。

用“基线以上”和“基线以下”来确定谈话位于哪一层;(基线以上的谈话关注要点,基线以下的谈话关注分点)

谨记,决策需要在合理的层次作出,但也应在各层次之间保持一致。

诚言,我如今经常无法做到平衡多个层次的决策结果,比如生活和工作之间,亲友与利益之间,目标与行动之间。过去我做错了不是重大的决策,因为无知;也做错了更多的小决策,因为无知。作者用图形形象的告诉我们如何在综合的大要点和细节的小节点之间保持平庸,我特别喜欢。

nor(图)

把决策做好

忘了是谁说的一句话,“世上没有事实,只有关于事实的观点”,当年给老板说这句话,还被鄙视了很久,也许是他们讨厌知识分子自以为是的学究吧。基于了解的信息做决策,就是从数据、信息形成观点,把观点转化为行动,这本身已经是一门科学,只是未像九九乘法表一样普及。

一生做决策无数,但是做好决策背后的原理往往简单而朴素,并以不同的形式已经存在于人脑中。两种主要的决策类型是:以证据和逻辑为基础决策(来自较高层次的大脑),以潜意识和情绪为基础的决策(来自较低层次的动物性的大脑)。虽然我们大部分的决策是潜意识和情绪的动物性决策,但是真正重大的决策,却必须依靠人类的高级大脑。因此,做决策最重要的一句话,也许是:

5.5 综合分析现实、理解如何行动的最好工具是逻辑、理性和常识

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人如何决策的科学依据,推荐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他的行为经济学建立在对人如何思考和决策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独树一帜,更符合我们的现实,而非把人都理解为“掌握了充分信息的理性决策的动物”。

如果不能把握逻辑、理性和常识,我们就会被直觉和情绪所控制,而企业则会被非理性的企业文化所束缚。

当然,如何做决策的关键是“计算利益”,每一次决定都是一次利益的博弈,希望获得预期的价值,因此需要的是概率、博弈、统计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这一方面,西方经济学和决策理论做出了值得国人学习的榜样,我们经常使用的加权计算,其实也是如此的一种。

5.6 根据预期价值做决策

任何一件事情,理论上都可以被模型化,利益和预期价值都可以被准确或粗略的计算;掌握了这样的知识,彩票就是完全的傻瓜行为,即便问路这样的行动都会被利益所鼓励。这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达里欧总结的提高预计价值的三个建议,简单,但是并非易懂。

不管你押对的概率已经有多大,提高你的押对的概率始终有价值;

知道什么时候不要去押注,和知道什么时候值得押同样重要;

最好的选择是好处多于坏处的选择,不是毫无坏处的选择。

看到这里的第三条建议,“最好的选择是好处多于坏处的选择,不是毫无坏处的选择”,我激动的啧啧不已。经常,我们被恐惧吓坏了头脑,担心任何的一点损失,但是成熟的人,以及富人的思维是综合平衡后每次都获得一点或者一些相对的好处。正如作者所言,“有些人,看到一点问题就反对做某件事,而不合理权衡所有的优缺点。”这样的人往往是心智不够成熟的人,因此是不适合做决策的人。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问,并非每次做决定之前都能获得足够多的信息(不管是眼前的信息、变化的信息还是多层次的信息),那应该如何?达里欧指导我们对比预期边际价值和机会成本,来决定做决策的优先顺序。

5.7 比较更多信息带来的价值和不做决定造成的成本,决定优先顺序

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是经济学的词,遗憾的是大部分职场人士对此概念浑然不知;很多领导只相信看得见的东西,不善于对看不见的预期做对比,因此就会作出很多不良的决策。经济学家用边际去考虑尚未发生的事情,同时用折现/贴现来综合分析未来或者过去的事情,诸多的模型让预期价值的计算更加科学和规范。即便信息不全,如果立刻决策并执行的预期收益要明显高于不做决策的损失,那么这件事情就是值得的,这样的思考方式,我是非常着迷。

达里欧在这里总结了合理决定决策顺序的几个建议,

先把你的“必做之事”做完,再做你的“想做之事”。

你很可能没有时间处理不重要的事,那最好将它留着,以免自己没有时间处理重要的事情。

不要把概率当作可能性。

芸芸众生,凡夫俗子居多,只有少数者适合做明智的决策者,还有少数人能做深耕头脑的哲学家。关于“不要把概率当作可能性”,我想达里欧的解释也值得仔细学习。

万事皆有可能,重要的是概率。你必须考虑每个因素的发生概率,然后进行排序。能够准确区分概率和可能性的人通常善于“务实思考”,他们是“哲学家”类型的反面,而“哲学家”类型的人倾向于在各种可能性的迷雾中迷路。

 

成为好决策者的捷径

“好决策者并不机械地记忆和执行上述步骤,但他们却是是这么做的。这是因为通过不断的联系,他们学习了自然而然地照此行动……” 在反复的练习之后,就会总结自己的决策习惯和捷径,达里欧分享了他自己的成功经验。

5.8 简化

抛弃无关的细节,让重要因素及其相关呈现出来,这就是上面为什么不要完美主义,要适当的不精确,并抓住真正重要的20%。那些完美主义的领导,往往并非本意,而是因为懒惰和格局吧;把事情看简单,并看复杂,难的太多了。

“每个傻子都能把事情复杂化,只有天才 才能把事情简单化。”

5.9 使用原则

使用原则可以简化并改善做决策的方式,为什么?

值得反复重申的是,要明白几乎所有“眼前的情况”都是“类似情景的再现”,要识别“类似情景”是什么,然后应用经深思熟虑的原则来应对。

看到这一段话,我调整了自己每天日记的方式,开始总结每天做事情的原则,我想这是遵循伟人而前行的捷径。达里欧说,使用原则做决策之后,我们一生做决策的次数,会减少到万分之十!即便是百分之十,我觉得都是值得鼓舞的事情。

5.10 对你的决策进行可信度加权

每个人都有自大的倾向,即过度高估自己的决策,同时对外人的决策不加区分,因此达里欧提出要对自己和他人的决策进行加权计算。是不是感觉自己做计算机操作了?但是决策就应该如此理性。

如果一件事情是关于数据的,那么就应该让拥有这方面专长的人的决策有更高的加权分数,而无关的人决策权更少。商业毕竟不是政治,一人一票的民主制是没有效率和意义的。

5.11 把你的原则转化为算法,让计算机和你一起决策

当然,对于桥水而言,作者会把到此为止的“原则+可信度加权”的决策方法进一步往前推演,把决策原则转化为算法,通过计算机来制定好决策。也许在未来,这个方面会适当的扩展到对冲基金之外,帮助我们更好的决策吧,虽然眼下无望。

 

后记

一本好处,值得反复阅读。何况是如此慢条斯理地指导我们如何变得聪明的好书呢。

 

May 11, 2019
Sep 14, 2019 revise


了解 喜乐君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

了解 喜乐君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Continue reading